首購、雙老問題難解 新濠蔡家福提出見解

資料來源:蘋果日報 4年前
 

  台灣老屋多、老年化、青年首購居住問題方興未艾,曾從政又退出政壇,如今致力於建設的新濠建設集團董事長蔡家福接受《蘋果新聞網》專訪,指出退休宅規劃也應轉向市區,而非建立在郊區,社宅應蓋出足夠數量,才能真正達到「住者有其屋」的理想狀態。
 
  蔡家福1982年當選新莊市民代表,之後歷經新莊市長、立委、台北縣副縣長(時任縣長周錫瑋),2010年受同黨邀請競選新北市長,但因婉拒而淡出政壇,多年來抱有遺憾,因而不願多談政治,專心建設已9年,此次接受《蘋》專訪,首度再次公開談論房市政策。
 
  釋容積解決雙老問題
 
  據內政部統計,台灣目前超過30年老屋數量逾400萬戶、65歲人口也已突破14%邁入高齡社會,再過7年台灣將達到20%,步入比高齡社會更嚴重的「超高齡社會」,以目前台灣人口2358萬人而言,約有471.6萬人口將在7年後達到65歲以上。
 
  相較青年購屋問題,台灣面臨的雙老問題更加嚴重,蔡家福指出,目前推出的「以房養老」政策還不錯,每月撥款讓申請民眾可以使用養生、旅遊等規劃,但畢竟仍是房貸的做法,台灣人觀念有土斯有財將房子在拿出來貸款不易執行,所以難以落實;建議應有新的政策,不管在新的公、私建築物,規劃有養老設施,讓長輩擁有一個專屬的空間。
 
  公的部分雖已開始推行,例如國民運動中心有開放,平日65歲游泳免費,但仍稍嫌不足,應鼓勵建商在新建築增設長照、老人休閒聯誼的開放空間等,結合老人福利、養生、保健設備,並且「免計入容積計算」,不管在新的公、私建築物,就會有一定有養老設施,讓長輩擁有一個專屬的空間。
 
  蔡家福指出,眼看現下無論公、私養老機構,幾乎都在郊區建造,倘若是長輩在家因子女忙碌,談話對象也僅有外傭,所以應讓養老住宅走向市區,銀髮族可與同年齡層交談外,也可擁有就近的醫療資源,子女也可就近關心,讓銀髮族擁有真正的樂活人生。
  
  建合宜宅誘青年購屋
 
  談到青年購屋,蔡家福說建商高獲利時代已經過去,要蓋CP值很高、價格必須要合理,產品定位要符合區域內定位要很準確,不能過度理想化,在可控制成本內,品質、美感安全都要很好,再加上房貸利率低,所以對於購屋者而言理應是友善環境。
 
  但實際上許多青年連頭期款都存不到,即使中央日前提出拉升貸款額度至9成,但也造成「鼓勵青年負債」、「贊同減低負擔」的兩極化反應,導致政策延緩;蔡家福說,雖然政府持續興建青年宅等,藉以解決居住問題,但目前是採取只租不售的作法,但相較租屋,蔡家福認為,購買的需求還是相對較大。
 
  所以應蓋出一定數量後,按照一定比例、合理的機制,除了只租不賣,讓青年得以在租屋壓力上喘息存錢外,也必須讓青年可取得購買,再搭配更實際優惠的補助方案,讓年輕人購買合宜宅,達到真正購屋的夢想。
 
  蔡家福說,現階段銀行利率寬限期長、貸款利率低,緩衝期最長可到3年、前2~3年都很容易爭取到1.5%左右利息、甚至更低,但青年購屋問題仍存在的狀態下,「住者有其屋」仍是政府應努力之事。
 
  高房價讓養老難解
 
  目前藍綠交替多年,長照問題也持續立法、推動當中,但觀察現下的長照2.0機制照護人員、居家服務等,人力仍相當短缺,據衛服部2018年公開資料顯示,長照人力缺口仍高達13000人;一名參與其服務的義工低調向《蘋果》表示,義工能協助的其實就是撫慰老人心靈、幫忙餵飯,但實際上仍不是專業看護,能做的始終有限。
 
  他說,有些義工其實已年邁,60歲照顧70歲的狀況很常見,加上部分義工缺乏專業訓練,照顧長輩相當吃力,但專業的護理師或看謢人員,其實也根本分身乏術;他指出人力短缺除了年輕人要力拼工作外,設置地點通常較為偏僻也是義工難以招募的主因之一。
 
  針對養老機構設置偏遠問題,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經理徐佳馨表示,由於都市內房價高昂,養老機構在降低成本的思維下,也必須轉進郊區;以新店市區與如屈尺等山區房價比較,市區房價每坪約落在40~50萬元不等,倘若到半山腰非豪宅型產品,則僅剩約2字頭左右,僅剩3分之1。
 
  以新店郊區某安養中心為例,約330床位,一人住的單人房、雙人房每月約是10600~15600元不等,倘若移至市區,房價拉升3倍的狀態下,價格就有可能翻倍上揚,對於一般家庭而言根本無法負擔;或許有人會問為和不申請居家照護,但價格較高、老公寓通常沒有電梯,對於家人也是負擔問題之一,不過即使送往安養中心,山區通常探親距離、醫院車程都相對較遠,依然是難以解決的問題。
 
  購屋頭期款靠爸最快
 
  針對青年購屋問題,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表示,以房價較親民的新北市為例,近年的平均房屋總價約為1200萬,若青年購屋要自備頭期款加上簡單裝修費用,至少要先存足360萬的購屋金,而目前主計處公布的經常性薪資僅4萬1865元,若購屋族順利每月存下1.5萬,那也得存個20年才有機會,因此多半的青年還是得靠爸媽資助,才有機會順利跨出第一步。
 
  張旭嵐指出,除了提供低總住宅和低利貸款之外,降低就業機會城鄉差距的問題也是關鍵,不少青年為了買負擔得起的住宅,被迫搬到蛋殼區居住,但是往往拉長通勤時間,也降低了生活品質,若蛋白區、重劃區都有均衡的產業發展,足夠的就業機會,才有機會舒緩一直以來供需失衡的問題。